当前位置:首页 > 商务车改装 > 正文

昌河铃木北斗星论坛(北斗星昌河铃木)

[中国 *** 人的精神谱系]

光明日报记者袁文

深夜空,群星变幻。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设定了方向、季节和时间,因此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七星命名。以前有指南针,现在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这是中华民族创新智慧的接力。

2020年7月31日,在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时, *** 强调,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继续奋斗,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要把北斗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年多来,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时测试表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服务性能稳中有升,系统性能指标先进,全球实测定位精度水平优于2.5m,垂直优于5.0m测速精度优于0.2m/s,计时精度优于20ns,系统连续性提高到99.998%。

仰望星空空和北斗七星,我们脚踏实地,稳健而深远。“自主创新、开放融合、团结一致、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放飞梦想(国画)安佳、夏、赵云川、赵越、许

1.自主创新

在“自主创新、开放融合、团结一致、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中,自主创新居于首位。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耀介绍,在我国开始规划北斗蓝图的时候,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完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布局。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不能再走欧美国家的老路,必须自主创新。

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自主研发之路必然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北斗系统的自主创新进程更是如此。从北斗系统“原子钟”的研发,可以窥一斑而知豹。

星载原子钟就像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高精度的原子钟时间基准技术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对北斗系统的重要性不亚于人类的“心脏”。

"外国技术封锁坚定了中国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从一开始,中国科研人员就有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突破,不能让别人控制。当时北斗人有这么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 *** ,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子钟。”

为了尽快“让中国北斗用上更好的时钟”,中国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成立了三个R&D团队进行攻关,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进展。用了两年时间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更大的关口。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

最终,三支队伍都获得了成功。自主研制的卫星原子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双钟”互为备份。卫星的可靠性和在轨寿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卫星上现在使用的原子钟精度已经提高到每300万年1秒误差,完全满足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和卫星的使用寿命。

缺乏“中国芯”一直是困扰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心病”。对于北斗系统的应用和产业化而言,拥有国产北斗芯片对于保障北斗系统的应用安全和获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国内40余家单位,创新管理模式,打破中标项目终身制,通过多轮实物对比和产业评估,成功研制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的组合导航定位芯片。从此,北斗有了自己的“中国芯”。如今,国产北斗芯片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性价比与国际主流产品相当。国产北斗兼容芯片和模块销量已达亿级规模,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回顾近年来北斗系统的历史,北斗系统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找到了一条独特的探索、研究、建设和发展之路。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仅攻克了星上原子钟、星间链路、自主定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还建立了国产部件从研发、验证到应用的工作体系,实现了卫星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率。

大国要靠自己。可以说,北斗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自主创新系统能力和举国体制的优势。北斗人始终坚定地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让中国创新大放异彩,服务全球,激发亿万人民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开放式集成

北斗系统的发展,既立足中国,也立足世界。 *** 指出:“中国愿与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蓬勃发展。”

如今,嵌 *** 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标志的四颗卫星中,有一颗代表中国北斗。"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发挥着领先和示范作用."前联合国外交空司司长马兹兰·奥斯曼博士说。

事实上,北斗的开放集成反映了中国坚持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将继续以更大的诚意积极务实地与其他系统协调合作,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可靠、更丰富的服务。

在2020年10月1日开幕的迪拜世博会上,名为“中国之光”的中国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北斗系统在中国馆的精彩亮相,凸显了北斗系统作为空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充分表达了中国愿与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说。

作为联合国空公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批准的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自成立以来,坚持“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签署了北斗系统与GPS、GLONASS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的双边协议,并与欧盟不断推进北斗系统与伽利略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协调。

目前,多种卫星导航系统并存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竞争与合作并行,多系统融合应用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自2014年以来,中美建立了卫星导航合作对话机制,成立了促进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联合工作组,并签署了《北斗和GPS信号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联合声明》,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射频兼容。中国与欧盟成立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工作组,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卫星导航服务。

2015年初,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正式成立,为两国系统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俄两国 *** 签署了《和平利用北斗和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协议》等成果文件,两个系统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为使卫星导航更好惠及民生,服务人类发展进步,中国正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中俄、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中阿、伊阿等双边合作协议相继签署,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和平台相继签署。北斗系统已在西亚、南亚、北非等国家成功应用,在建筑施工、国土测绘、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北斗系统积极融入国际标准,先后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卫星等多个国际组织,发布了多项支持北斗的国际标准。北斗正随着5G、民航、导航行业等走向世界。

知行合一,离你很远。秉承“中国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的发展理念,北斗系统积极兑现“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的承诺。如今,北斗系统已进入全球产业化新时代,相关产品已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数十亿用户提供服务。北斗正以其高瞻远瞩的格局,坚定从容的自信,美丽的胸怀,阔步走向全球化。

团结一致

北斗作为天体棋盘星之子,光芒四射空。北斗系统的创建,离不开背后数万科研人员的研究和探索。北斗系统如期顺利建成,是集中力量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的系统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全体北斗人“同心同德”、精诚合作、通力协作、甘于奉献的具体体现。

从几十人的项目团队到今天30万人的团队;从北斗一号最初的二、三、四颗卫星,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星座的全球系统,27年过去了,60后、70后出生的年轻人逐渐走向富裕。今天,80后、90后已经走在了前面。北斗卫星研制团队中55%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有型号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有近一半在45岁以下,平均年龄比国外相关团队小十多岁。

“这一历史进程的跌宕起伏,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历历在目。北斗团队中,有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80多岁了还和年轻的R&D人员一起工作,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不计其数。”作为见证者,杨长风院士坦言,“这个团队既要传承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也要传承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要大胆创新,突破现有的思维范式,大家团结一致。这就是北斗工程的制胜基因。”

要知道,相对于区域系统,建设全球系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全面的整体“升级”,会给整个工程带来挑战,尤其是卫星系统。根据前期专家的论证和测算,以我国当时的研发能力,如果仍由一个单位负责整体研发,2020年底完成30颗卫星的科研生产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如期“交卷”,整个工程通过加强多产品布局,特别是采用卫星“双系综”,使两个卫星系综单位组队,同步抓整体发展,为确保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快速高效组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北斗的最终发射,恰逢疫情防控的大力阶段。发射场云集了众多实验团队和数百名科技人员,任务实施过程一波三折。面对特别严峻的形势,要认真做好“统法”的整体层面,协调资源、力量、工作;测试团队反复做“减法”,尽量减少现场人员,把工作流程调整到最简单,把各种风险降到更低;发射场全力做好“加法”,强化防控措施,加大安保力度,加紧解决困难,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有效确保了发射任务和场内防疫的“双胜利”。

艰难困苦,玉如成功。中国实现18箭30星高密度组网发射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新纪录,彰显“中国速度”。

“积蓄力量,就无敌了;无论智慧做什么,都一事无成。”北斗系统的成功离不开许多无名英雄的努力。因为同一个梦想,为了同一个目标,建设者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北斗工程。这里没有重要或次要的区别,也没有台前台后的区别。400多个单位,30多万科研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展现了人民团结协作的力量。被称为“五千万”工程的北斗工程,动员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也将惠及千秋万代。

4.追求卓越

仰望星空空,北斗七星环绕。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已成为我国规模更大、覆盖面最广、服务性能更高、与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巨型复杂空间系统。北斗拥有卓越的系统工程技术、卓越的运营服务、卓越的项目实施管理,体现了北斗人对“一流北斗”的不懈追求。

“随着最后一颗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全面建成,北斗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北斗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将会更上一层楼。”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余显成表示,从区域应用来看,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的增强服务和精确单点定位服务,将为北斗高精度泛在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可以更好地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无人系统等高精度应用,同时可能催生更多公众对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的提升,通信能力的增强,功耗的降低,将极大提升北斗短报文这一特殊服务功能的应用市场。短信与移动通信的结合也将使手机市场的短信应用有所突破,从而打开大规模应用的大门。

“从全球范围来看,北斗三号全球系统除了能提供更好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外,还能提供全球短报文服务和全球搜救服务,真正实现‘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程琪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弘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团结一致、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坚持“中国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的发展理念,以北斗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PNT系统。构建覆盖天空空地海,具有统一基准、高精度、高安全性、高智能、高灵活性、高效率的时间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为构建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近年来,北斗创新集成应用取得诸多成果,“北斗+”、“+北斗”应用案例推陈出新,彰显了北斗应用产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北斗与5G、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交叉融合,北斗系统的应用模式将更加丰富。

星星在变,北斗的前进没有停止,创新发展的精神不会停止。正如杨长风院士所说:“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从此,北斗将永远走在‘为全人类提供导航服务’的道路上。”

《光明日报》(2021年12月10日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0